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产业“花开”见“钱景”
——听“兵支书”蔡先军算“家底”话振兴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5-23 09:23:58 【字体:

  5月16日,正值初夏时节,放眼望去金寨县全军乡熊家河村山青树绿,一派勃发生机。村党支部书记蔡先军正在杨岭荒地改田现场,指挥挖机开挖推土,平整地块。蔡先军笑着对前来现场测量地块的乡社会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陶说:“杨岭这一片荒地改田将新增耕地近23亩,另外还有9亩水田,这一项预计村集体今年可增收45万元。有了这笔收入,村里的公益服务支出更有保障了。”他一边大声说,一边兴奋比划,作为退役军人的“兵支书”蔡先军对熊家河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信心满满。

  从蔡先军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熊家河村人身上具有的一种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气概。退役回村任职伊始,他就锚定两件事:修路和栽树。前前后后带领群众栽种杉树林9600亩,成为群众的发财林、致富林;近20年的时间里,还四处争取1710万元资金,兴修水泥路32公里,实现了全村各组水泥路直达,为以后的乡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路通了,山绿了,树高了,但离山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向往还很远。在蔡先军的带领下,村两委一班人统一了思路,要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必须按照“支部主导、大户示范、产业支撑”路径,深入谋划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两委首先摸准摸透“村情民意、组织基础、资产资源、产业环境”等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配置要素”,找准合适熊家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路子”。

  熊家河村首先抓住易地搬迁契机,倾力建设中心村庄和自然村庄,促进乡村小集镇建设,共搬迁居民162户,实现脱贫151家,形成商业体45个,同时围绕“一河两山”村情实际作文章,发展旅游奔小康,制订了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能人回归工程,建立了兰花、有机蔬菜生态观光园,兴建了生态兰花庄园,发展了粉葛、生姜、丹参、茯苓、天麻、西洋参等中药材以及板栗、竹笋、茶叶、油茶等旅游商品种植基地。

  初夏时节,树绿花红,跟随蔡先军漫步熊家河村的西楼兰花庄园,抬眼望去80多亩鲜花种植基地百花盛开,月季、映山红、兰花等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30多名当地群众在鲜花基地里上班,主要负责基地鲜花打杈、修枝、扦插育苗。

  “之前村里人因为要出去打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顾不上,现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赚钱,老人得到照顾,孩子的学习也能兼顾。”蔡先军介绍道,“在这干活,一个人每月大概能拿到3000元工资,满满幸福感。”

  以全军乡党委、政府提出的“能人回归工程试点”为抓手,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引领作用,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特色产业,2015年村里请回了在外创业有成的本村人张功国,带着技术及资金回家乡创业,创办了金寨县西楼生态旅游有限公司。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西楼生态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200人,其中有六分之一为贫困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年公司以392万元竞得全军乡熊家河村西楼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9.55亩用于投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主打红绿蓝三色旅游工程,内容丰富,宜居宜游。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张功国又流转何家湾、熊家河460亩土地用于现代农业经营,建成110亩蔬菜大棚,2021年公司果蔬年产值400余万元,为21户脱贫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何家湾、熊家河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9万元。“我们以后会慢慢配套生态观光农业发展,修建鱼塘、蔬菜配送中心、康养中心,增强游客乡村体验功能。建成后,可日接待游客近万人。”张功国介绍道。

  麦穗初齐,桑叶正肥。刚走到大畈组脱贫户熊延奇的桑蚕种养基地里,60余亩桑树长势喜人,老熊和老伴正在采摘翠绿的桑叶。看到蔡先军的到来,老熊远远地打起招呼。不待老熊开口,蔡先军就熟稔地说道:“老熊家今年养了10张种蚕,都已进入成长期。今年春桑春蚕期气候好,叶质优,茧质良,容易取得蚕茧高产,预计一张种蚕可获利3000元,一年三期养蚕可增收10万元,同时还带动周边留守老人和妇女10余人就地务工就业。”

  在熊家河村,除了张功国那样的能人大户以外,类似熊延奇这样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还有方田组加入蚕桑种养的陈加喜、桃岭组从事葛根种植的吴孔文、河南组发展生猪养殖的赵世胜、熊先国等等,不胜枚举。

  熊家河村辖7个村民组,共535户2329人。2014年以来在册脱贫户150户507人,目前不仅全部脱贫,而且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9.42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位居全县第三,预计2022年村集体经济能达到200万元左右,有望冲刺全县第一!”蔡先军自豪地算起了“增收账”:荒地改田32亩,约增收45万元;天之源饮品公司投产,可增收20万元;争取国家发改委项目资金以工代赈900万元,投入西楼生态有限公司,村里可年增收36万元……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巩固了全村脱贫攻坚成果,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蔡先军高兴地说,村集体经济有了钱不仅统一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开通进家入户的自来水,为五保老人修建了敬老院,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统一购买了银龄保险等等,下一步村里还想争取给群众解决合作医疗的费用。从“兵支书”蔡先军朴实的话语里,可以预见熊家河村的乡村振兴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