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让村民成为产业工人
——霍邱县宋店镇南北四村乡村振兴侧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10-22 09:44:43 【字体: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霍邱县宋店镇南北四村地龙种养殖扶贫产业基地,看到十多位“工人”正在基地里忙碌着。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做事哪有幸福生活。以前种田赚不了钱,现在来基地当工人,不仅能养活自己,也不给孩子添负担,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基地里忙碌的脱贫户陈华仁笑容满面地跟记者说道,话语里透着自豪。

  陈华仁所在的南北四村,位于沣东干渠下游、霍邱县中部,是中央企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在帮扶工作中,该公司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先后派驻两名第一书记,帮助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曾经的县重点贫困村,2018年顺利实现整村出列,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因地制宜“兴”产业

  2019年以来,该村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壮大地龙立体种植养殖扶贫产业。一方面,精选种植品种,优化“地上+地下”共作模式,提高亩产收益。地上有瓜蔬、中药、水果、稻虾,利用露天散养地龙的天然蚓粪,增强肥力,黄桃、玉米、紫薯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畅销一线城市,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利用中国信保帮扶资金和省科技扶贫项目资金,有序推广地龙高密度网箱入户养殖,通过“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赚”方式,由扶贫基地免费提供网箱、蚓苗、技术并承诺回收,带动建档立卡脱贫户30户,累计布局网箱近400个,预计今年户均增收不低于3000元。

  同时,该村将稻虾养殖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稻虾共作规模约3535亩,基本呈现“田块连片、养殖集中、技术达标”等特点。为改变设施落后、渠埂老化、用水不稳定、田块小而不平等制约因素,该村依托中国信保-霍邱县小龙虾专项产业资金30万元,集中开展500亩高标准稻虾综合种养示范片建设。通过新设防逃设施、生物诱虫灯,修缮渠埂,新建抗旱深水井等,促进稻虾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霍邱生态稻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的南北四村,产业蓬勃兴旺、遍地开花,一张张村级名片精心打造、广为称赞。村“蚓品之家”电商平台成功申报“南信缘”、“皖村鲜”、“南北四村”等虾稻米、香油、土鸡蛋农副特产商标,打造品牌效应。六安市首座60千瓦漂浮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集光伏发电、渔光互补和乡村观光于一体。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其中中国信保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5万元、协调引进产业资金170万元)的冷库中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集加工生产、冷冻仓储、电商运营、物流中转于一体,既补齐宋店及周边乡镇生鲜、水产链条短板,又充分盘活闲置固定资产、推进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源”动力

  烟雨蒙蒙,气温骤降,地龙基地依旧一片忙碌气象,第二茬水果玉米郁郁葱葱、粒粒饱满,金丝皇菊迎风招展、染黄田地,生态紫薯探出头来、色泽鲜润。

  在该村生活60多年的苏明芳如今不是农民了,而是一名“产业工人”。“感谢党和政府,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既不耽误照看小孩,还增加了收入,每天都有奔头、有干劲。”连塘(南)组的苏明芳一家,是建档立卡脱贫户,老伴罹患脑血栓,不能操持农活,苏大妈需要独自照顾年仅12岁的孙子和10岁的孙女。为帮助缓解生活压力、增加收入来源,村里聘其担任光伏管理员,地龙产业基地聘请其就地务工,还帮助发展地龙入户网箱养殖,年增收超万元。

  “基地今年的农产品长势喜人,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务工返乡青年郭孝军笑着说。现年36岁的他,之前在上海打拼十余年,怀着回报家乡的初心梦想,受聘分管地龙产业基地农业技术、人工管理和市场推广。如今郭孝军也被发展为村级后备干部,并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如何实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上,该村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路”。在抓好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该村围绕“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集体创收、有利于农民致富”的思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既注重职业培训,培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又创新管理模式,培育农业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使之快速成长为一支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2021年,该村创新性探索“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分田到户、责任到人、过程管理,开展“订单式”生产,通过“固定报酬+年终分红”方式,农民不仅有土地租金、劳务工资,还有年终分红等收益,真正实现了“化农民为工人”向“扶农民做主人”方向转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重要的一环。要让乡亲们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人都有固定的收入,让他们对村里的发展,对产业致富有一个盼头。”中国信保选派干部、宋店镇南北四村第一书记刘欣信心满满地说。

  文化创新“激”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发展乡村文化、提升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两年来,南北四村先后举行“最美村干”、“先进村民组长”、“优秀共产党员”、“五星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表彰,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广大村民自觉弘扬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2021年初,南北四村确定文化振兴“4+3”工作方针,促进多点开花。所谓“4”,即依托现有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全镇唯一歌行体《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村级“夕阳红”文艺舞蹈队蓬勃发展、积分兑换制“爱心超市”行稳致远、农家书屋全面盘活。所谓“3”,即因地制宜搭建新型平台,充分利用“南北四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宣传效应,创办乡村振兴大讲堂,着力设计村旗、谱写村歌。

  在今年的宋店镇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汇演上,南北四村的舞蹈、小品等多个节目相继登台,做“活”了乡村文化、育“实”了乡风文明,村民个个富有精气神。(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子 杨秀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