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激活山水资源 山民富乡村兴——叶集区姚李镇漫山红村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侧记

编辑:赵璐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13 09:51:23 【字体:

  “漫山红村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碧水围绕青山转,乡村振兴产业旺。”时下,这句朗朗的顺口溜,已对姚李镇漫山红村环境秀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叶集区姚李镇漫山红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激活了山水资源,实施林光互补、开辟冬枣扶贫基地、利用河水养鱼、稻虾种养等产业发展模式,续写山水富民文章,助推了生态发展乡村振兴。

  巧用山岭资源 书写富民文章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漫山红村依托5000多亩山岭资源,把青山当作“聚宝盆”,妙手书写富民文章。 眼下,5000多亩山岭上光伏板,如一条条“银蛇”闪闪发亮盘踞在漫山遍野,光伏板下,绿茶茵茵,春意盎然,有不少留守老人在茶园里除草施肥,他们弓着背弯着腰,忙的不亦乐乎。“山里自从安装光伏,种植了白茶苗,俺们这些留守老人可就有活干了,做梦也没想到俺们山沟里的老人,不出远门就能找到一份挣钱的活干哈哈哈”说话间,村里年逾七旬的脱贫户储召英饱经风霜的脸上舒展开了笑容。

  漫山红村位于该镇南东南部,南与金寨白塔畈搭界、东与裕安骆家庵为邻。田地少山岭多,紧临汲东干渠,是一个两面靠山,一面靠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山村。全村人口约4300余人,有3000余亩农田,山林有5000余亩。多年来,该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绿水围绕青山转,大自然鬼斧神工,精雕细琢的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了不少有志人士实现创业增收梦想。

  2017年6月间,中国建设三局一公司产业扶贫、林光互补项目,已在漫山红村落地生根。该公司与村民们签订了租赁合同,每亩由原先荣鑫农业技术开发公司流转的每亩90元,提高到每亩230元的租金,租赁了该村总面积为4400亩荒山,眼下,漫山遍野银光闪闪,绿油油的白茶满眼生机,山民们从以往满目荒凉的山岭里,抱出一个“金娃娃”。

  不仅如此,为了取信于民,该基地还按照每亩不低于3000元的青苗补偿标准,一次性将青苗补偿费与首年租金支付给群众,尽管有些山地无任何青苗、杂草丛生,但考虑到群众利益无小事,都一律按照青苗最高标准补偿给群众。“以前,俺们把山地流转给荣鑫管理,不但没得到补偿,而且连续6年一分钱也没拿到,俺们群众心里寒得很,真是哑巴吃黄连,苦在心里头。眼下,山顶上安装了光伏,照亮了俺们山民脱贫路,俺们没有后顾之忧了。脱贫群众李茂贵乐滋滋地说。

  为了合理地利用山岭资源,近年来,“漫山红春满园冬枣园扶贫种植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韩久强的带领下,推行了以“合作社+农户+脱困户的模式”发展冬枣种植、管理、经营与联户分红等有效办法,拓宽了脱贫之路,让一大部分参与经营管理的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漫山红村西边有100多亩荒山有待开发,山上杂草丛生,兔子做窝,山鸡下蛋,荆棘遍地。让荒山变成果园,是韩久强与村两委的共同梦想。有了目标,村两委便主动牵头,着手把百余亩冬枣栽植基地作为扶贫基地,让村里的贫困户有活干、有钱挣。2016年夏季,韩久强着手动用挖掘机平整山坡,并顺着山势围堵了一口大水库,留作冬枣干旱季节浇水排灌用。

  韩久强远去去山东滨州冬枣培育基地购买了一万余株冬枣树苗。运回冬枣树苗后,在用工方面,他就优先考虑村里贫困群众,每天付给他们80元,让他们栽植树苗管理树苗。做到人人有活干,个个有钱赚。“俺栽植冬枣树,不仅是为了自己赚钱,从栽植,到浇水、除草、采摘等一切杂工,都交给贫困群众来干,既解决了基地用工,又为困难群众增加了收入,带动他们共同致富。” 这是韩九强的真实想法。

  利用优质水源 发展水产养殖

  漫山红村地处大别山脚下,汲东干渠下游,汲河水四季长流,生态良好。以往,村民们以传统农作物水稻为主,多年来只种单季,“夏收麦子,秋收稻,一年四季老一套”的传统模式,一亩地每年只有四五百元收益。近年来,村民们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不仅种植优质稻,还实行了河水养鱼、稻田里养虾,“稻虾共作”循环种养的增收模式。该村山民们一有空,就撑起小船在汲河里捕鱼捞虾,新鲜的小河鱼蟹源源不断地送到市场,换回一沓沓钞票。该村脱群众彭立万、余洋、刘松祥、邵忠山等种养大户,成为农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引领示范的“能人”,他们为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俺这虾是刚从田里捕的,四至六钱的每市斤17至18元,7至9钱的20至22元,顶号的每市斤30元,现在市场都是这个价格。”漫山红村彭立万稻虾养殖基地,来调购龙虾的客商走了一拨,又来了一拨。 彭立万的简易大棚里,挤满了龙虾收购商。“我是一大早就从姚李餐馆来的,特大顶号的称10斤。”“俺从叶集卤菜馆来的,顶号的15斤、7至9钱的15斤。”收购大棚里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彭立万的儿子彭涛一边熟练地数钱 ,一边应付络绎不绝的客商,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笔者在漫山红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汲河下游的彭立万养殖基地,虾田里不少人在捕获龙虾,很大的塑料盆里的龙虾,正挥舞着两只大“钳子”。捕虾工人穿着皮裤,小心翼翼地捕获虾笼子里的龙虾。““虾稻共养”虽好,但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能用化学农药,只能施加特定的有机肥,水体若遭到污染或有农药残留,虾群便会大量死亡。因而稻虾米无农药是无公害绿色食物,也成了粮油市场争先抢购的“香饽饽””。彭立万的儿子彭涛蛮有经验地津津乐道。彭立万原本家境贫寒,曾经在上海一带做过水产生意,2018年,他回到家乡以每亩500元流转3000多亩农田,发展稻虾种养。他从没想过,祖祖辈辈耕作的稻田里还能养虾。更没想过,坐在家里就可以远程“监控”虾稻田,水质下降了还会自动报警。可谓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年过六旬的老彭在2018年就甩掉了“穷帽子”。

  丰富的山水资源不仅提高了山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让山民们有一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满足感与获得感。青山绿水也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悉,下一步市区旅游部门与姚李镇联手,围绕当前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凭借优越的山水资源,在旅游部门的配合下引进外资,内外融合,在依山傍水的下骆山,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特色美食、度假住宿、游泳垂钓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山庄与水上乐园,以旅游观光助推村域经济发展,以富饶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激活好山水助推乡村振兴,巧手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绿色发展富民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