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甄朝安的养殖致富“三步路”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9-23 09:31:24 【字体:

  9月20日清晨,晨曦刚披上村庄的屋顶,金安区张店镇塘墩村的甄朝安夫妻已经把两大挑的鹅菜收回家了。“我身体残疾而且头部有时三叉神经痛,如果不趁早晨凉快抓紧干活,气温升起来,我家门都不敢出。”

  因为身体原因,2014年甄朝安被镇村识别为贫困户。头顶“贫困”帽子,甄朝安并不“心安”,帮扶干部三天二头到家灌输“扶贫先扶志”教育,他只得“立志”,咬紧牙关克服身体上的不利因素,全身心搞养殖。

  第一步:探索失败

  最初,甄朝安选择的是养猪,农家养几头猪是正常不过的事,像甄朝安50多岁的庄家汉子在农村谁没养殖猪?甄朝安轻视了,一二头猪饲养容易,但几十头就不一样了,那是技术活。缺乏技术,甄朝安饲养的猪死亡不少,损失惨重,不仅没挣到钱反而把家底贴进去了。随后他又养鹅,养七八只不足以让贫困家庭脱贫,甄朝安一下子养了百十只,但是白鹅生长期长,四五个月才能宰杀。鹅食量大,养殖成本高,资金周转慢。两年的养殖,一家人跟着他起早贪黑地忙活,还是没能脱掉贫困帽子。

  第二步:弃鹅养鸭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塘墩村是劳务输出村,一大半村民外出打工去了,有大量闲置的空地可以放养牲口。甄朝安总结养猪、养鹅失败的教训,改为养鸭。鸭子耐旱耐潮,生长周期短,相比于其他养殖,回本快、收益有保证。

  确定好方向后,甄朝安这回多了心眼,识字不多的他,硬着头皮到村农家书屋借养鸭技术方面的书本回家,边看边做,看不懂的地方他请教认识的养殖大户。慢慢地,甄朝安成了村里的“鸭司令”。

  养殖的技术问题解决了,销路又成了问题。农村的风俗都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买鸭子,节后买鸭子就少了,如果靠零售的话,中间这段时间光饲养成本又上去了,收益就少了。有人对他说霍山鸭子市场大,甄朝安开着三轮,拉一车鸭子到霍山的各个市场去找小贩,以亲民的价格,笼络了20多位鸭贩子的心,成了他的铁杆客户。养鸭当年,甄朝安顺利脱贫。

  第三步:产业致富

  脱贫之后的甄朝安还是“心不安”,想致富。套用当下的话讲,要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不少贫困户在“四带一自”产业政策的鼓励下发展养殖业,贫困户有大量的种苗需求,甄朝安夫妇看到这个商机,选择种苗售卖。缺少资金,村里积极帮助他申请残疾人创业补助金和产业奖补。有了资金,甄朝安又陆陆续续又养羊、养鹅、养鸽子,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为了未来的规划做了大胆的尝试。

  养殖让甄朝安夫妇的日子越过越鲜亮,看着村里其他贫困户,虽然脱了贫,但日子过的紧巴,他和妻子商量,要帮助其他困难家庭走出困境。村里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他把家里没有产业的农户叫到场参加学习,对于养殖户需要技术支持,他毫不吝啬的和大家共享他的养殖经验,没有起步资金,春季他把鸭苗赊给农户,秋后成品鸭卖出去了再收钱。

  如今走进塘墩村,听到的是鸭子嘎嘎嘎叫声,看到的是鸭子一摇一摆憨态。甄朝安家养鸡鸭鹅2000余只,附近白塔寺、柽树庵、张墩等村民10多户贫困户家庭,在甄朝安的支持和帮助下,养殖产业兴旺。

  “只有大家一起搞养殖,形成群聚,抱团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地商户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本地农家养殖牲口才能打开外地销售圈,实现产业致富。”甄朝安说这话时,眼睛看向了远方。(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扬 通讯员 孟祥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