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金寨县斑竹园镇:勤劳双手敲开致富之门

编辑:高方勇 来源:六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8-11 15:41:11 【字体:

  每日清晨,在金寨县斑竹园镇金山村左山组,都能见到在山上放牛的夏厚武和妻子唐明琼,汗水夹着雨水早已浸湿了他们的寸衫,但似乎无法动摇他们勤劳致富、追求幸福的步伐。

  自强不息,挺过最艰难的时光

  2014年,夏厚武的父亲患上肺气肿、气管炎,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有精神障碍,必须常年服药,兄弟在外地务工,照顾老人的重担便安全压夫妻俩人肩上。

  “那时的日子真的很苦,一家人挤在大山头上又破又黑的老房子里,到了下雨天四处漏水,雨大了根本不敢在里面住。”一家人原住在大山深处,再加上交通不便、缺乏技术、农作物产量低,导致收入微薄,家徒四壁,被逼无奈向村里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我今年已经46了,本来以为一辈子都能望到头了,没想到现在政府政策这么好,再加上我比较能吃苦,一直在想办法谋个出路,经过几年的努力,日子总算过得红火了!”说到这,夏厚武脸上溢满幸福的味道。

  易地搬迁,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

  2016年,国家出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夏厚武搭上政策的“顺风车”,把老房子拆除后在村里规划的安置点盖起一座楼房,紧邻210省道,离集镇仅有2公里路程。曾经土墙瓦顶,条件恶劣,如今白墙红瓦,交通便利,“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楼房,真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搬出来后,村委会本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为夏厚武申请享受后续帮扶政策,建设并分配联户式扶贫猪舍一间,小菜地一块,安排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为其母亲申请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极大保障了一家人的生活。

  立足青山,书写林间地头致富经

  “以前在山头上种点花生、玉米,收成也不行,基本只顾得上温饱。”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2017年,夏厚武开始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主动参加镇、村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又借助扶贫政策向银行申请政府贴息小额扶贫信贷1万元用于购买药材籽,种植天麻1.5亩,黄精1.5亩,扶贫结对干部又帮助申请特色种养业奖补,第二年就实现收入2万元左右。尝到甜头后,这两年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如今已养殖有山羊80余只,黄牛8头,种植天麻5亩,2019年仅天麻收入就达到5万余元,“我的4头母牛都怀了小牛,准备年底卖掉2头,预计到明年能有100只羊、10头牛!”

  为了保证黄牛、山羊品质,夏厚武坚持每天清晨骑车数公里把牛、羊放到山上,每天换个场地,天黑再赶进棚。“这样能保证牛、羊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产量高,自然能卖个好价钱,钱袋子也就鼓起来哩!”

  家庭和睦,铺就幸福美满小康路

  说到家庭和睦,夏厚武家早已远近闻名、邻里皆知。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夏厚武夫妻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道”的含义,父母重病多年,几乎丧失劳动能力,不管是饮食起居,还是看病吃药,都必须有人专职照顾,因此,夫妻俩毅然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选择留守大山。

  2017年,夫妻俩喜添新丁,中年得子,是对他们勤劳奋斗的最大回报。2019年,父亲病情恶化去世,“其实那也是一种解脱,现在更让我牵挂的就是患有精神障碍的母亲还有才会走路的小孩,”语句言谈间尽是对逝去父亲的缅怀、对母亲的孝敬和对孩子的爱。“有时候我带着婆婆去看病,医生都以为我是她亲闺女!”唐明琼笑着说。2018年,夏厚武被村委会评选为“最美家庭”。

  “哈哈!要是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现在收入上去了,又住上新房子,小孩、老人过得开心就好!”。就这样,夏厚武夫妻用勤劳的的双手讲述出一个简朴感人的大别山故事。(朱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