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红山村”的绿色发展
——“赤贫村”变成“百万村”的华丽转身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5-05 08:45:49 【字体:

  土地革命时期,金刚台村烙下红色的历史记忆;新时代新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懈奋斗8年,使它的本色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培育复合型乡村产业群,造血再生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华丽转身。

  余敦友,出生在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脚下,现在是当地有名的香菇大王。他中学毕业后到河南学习种植香菇几年,回到家乡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注册成立安徽绿尔佳食品有限公司,带动300余户就业增收,其中有40名贫困户,年均增收7000元。现在,该公司被安徽省食用菌协会评为先进单位,产品在2020年“3.15”晚会上被推荐;同年成功入选“金寨县十佳产业扶贫带头人”。

  余敦友的今天,就是金刚台村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缩影。

  找准堵点定调子

  金刚台,是安徽和河南交界的一个山村。

  土地革命时期,它烙下红色的历史记忆。其中,金刚台妇女排八姐妹,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打击和牵制敌人进攻,筹集主力红军给养并配合战斗,历时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金刚台上展现了大别山红军女战士的精神风采,留下了金刚台上红旗不倒的传世佳话。山上的豹虎洞、凉子洞、水帘洞、朝阳洞、女人洞、蝙蝠洞等78个山洞,被后人亲切地称为“红军洞群”。

  金刚台村,地处海拔1584米的金刚台山南麓。全村面积25046亩(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56亩、林地面积23290亩;辖10个居民组,村民613户/2423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8户/76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1%。背靠国家地质公园、4A景区金刚台,却找不到发展出路,深度贫困的情况较为普遍。

  2014年开始,国网安徽电力进驻该村帮扶。8年来,按照“补齐短板、筑牢基础、培育特色、多元融合”的思路,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到2020年和2021年,村集体经济连续两年突破百万。曾经有名的“问题村”,蜕变成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过去,金刚台村基础设施非常差,只有一条出村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雪天不能行”。村民分散居住在10个村民组、20多个居住点,组与组之间道路不畅;村民住房老旧不堪,危房漏房十分普遍,饮水安全没有保障,“旱季没水吃,涝季浑水吃”;村里人多地少,人均不足1亩、户均不足3亩,村集体经济入不敷出。长期滞后的发展状况,形成了外面进不来、里面出不去的深度贫困村。

  自然条件限制固然是制约金刚台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仅一山之隔的河南商城里罗城,却能够依托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4A景区的优势资源,探索出极具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山头,走访干部群众,邀请专家指导,认为“思想固化保守、内外交流不畅、内生动力不足、优势发挥不够”才是这里长期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实施用电改造全覆盖

  一事一策动“手术”

  找准堵点后,驻村工作队持续发力,一茬接着一茬干,脚踏实地,带领村民逐步迈出摆脱贫困奔向富裕的探索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公益基金捐赠修建了长4.1公里、宽5米的金刚台村至泗河村的水泥路。2017年,公司又捐赠修建2.1公里中心村道路,实现与金寨县重点打造的“中国红岭公路”相连接,2021年政府配套资金把公路由5米拓宽至6.5米,打通了沿线群众的出山通道,为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金刚台村用电“低电压”和供电“卡脖子”问题,工作队发挥行业优势,2014年-2018年间在金刚台村率先实施居民表后线、漏保改造全覆盖,解决居民用电安全隐患;2019年新建梅河茶厂台区;2020年新建10kV线路与35kV铁冲变10kV高畈03线路联络,让金刚台村具备双电源供电条件,极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金刚台村集体经济薄弱,帮扶之前每年仅有国家公益林补贴3万元,公益事业难以兴办,公益岗位难以安置。

  为破解集体经济难题,2015年利用村集体创福公司资金,新建60千瓦光伏发电站1座,2015年7月26日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6万千瓦时。2016年,省电力公司帮扶建成全省首座200千瓦跟踪式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在22万千瓦时左右。两座电站年均发电收益28万元。

  2018年6月,金刚台村在汤汇镇12个行政村中首次实现分红,有了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设贫困群众公益岗位的基础。

  尝到甜头的村民在政策帮扶下,建成了66座3千瓦的屋顶户用光伏电站,户均增收3000元,精准提升了贫困户的持续脱贫能力。

  金刚台村背靠国家地质公园、4A景区,但旅游配套设施基本为零,游客进山没有路,没有休息点,没有补给点,旅游体验很差。

  2017年,争取项目建成金寨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金刚台)和房车露营基地,同步配套旅游驿站、旅游公厕等设施,步道全长13公里,带动当地90余名村民参与项目建设。

  2021年,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捐赠建成“金刚台妇女排”广场,弘扬土地革命时期金刚台妇女排刚毅顽强的精神。旅游设施建成后,每年带动进村游客2000余人次,村民自发建设住宿餐饮“农家乐”3户。

帮扶建成农光互补光伏电站

  多元富民铆足劲

  金刚台山终年云遮雾罩,气候温和,有出产优质高山绿茶的自然条件。在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村里在山上开辟了上千亩的茶园,凭借香醇的口感,茶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销路不错,后因管理不善,产业逐渐荒废。

  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决定依托自然禀赋,发展茶叶产业。2018年,建成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一条现代化制茶生产线,引进知名茶企业——金龙玉珠公司,注册“金刚毛峰”茶品牌,形成茶叶加工、展示、品鉴和销售的茶产业园区。2019年至2021年陆续新建茶园591亩,改造老茶园600亩。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在新技术、新思维的引导下,该村传统的种养殖业也迸发出新活力。余本炎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养猪能手,但是由于山区路远供电不稳定,常常需要柴油发电机备用,因噪音问题没少遭邻居投诉;就算不断电,在低电压的情况下冬天养猪场的灯只亮不暖,小猪仔挤在一起还是冻得发抖。因此,在2015年以前,老余最多只能养活10头母猪,每年出栏300头黑毛猪。随着金刚台村电网设施改造更新,老余的柴油发电机终于退休了,也不用炭火在猪圈取暖了,饲料加工用上了稳定的动力电,加工出来的饲料颗粒饱满,猪喜欢吃,长势喜人,最重的猪长到300多公斤。

  “进村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运输饲料、生猪既省事又省钱,我有了底气,就瞅准时机,扩大养殖规模。”老余现在已经把“老本行”发展成镇上最大的黑毛猪繁育场,年出栏黑毛猪2000头。

  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传统产业多元融合,是该村发展的又一亮点。2019年驻村工作队帮助“金刚毛峰”茶叶入驻国网电商“惠农帮”APP平台,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同时深度挖掘村、镇乃至全县的特色农副产品,制作产品目录清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注册运营“皖美金刚台”公众号,号召在外务工的村民关注,形成线上推广、线下推荐的合力。连续两年完成自主经营销售额超过3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贡献出过半的收入。

  用心点亮金刚台

  2018年,金刚台整村脱贫出列,原有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从6410元提高到12000元。扶贫扶智也结出可喜果实,大学生逐年增多、考取学校质量逐年提高。村里的农副产品不愁销售了,有干劲的群众找到出路了,缺乏动力的群众也有转变了,临时有困难时村里有能力帮助了,曾经有名的“问题村”蜕变成“上进村”。

  目前,金刚台村已形成“光伏发电为基、产业带动为主、自主经营为翼”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出金刚毛峰茶叶、金刚黑毛猪、菌类种植加工、红色乡村旅游组成的复合型乡村产业群,村级产业发展兴旺,金刚台村造血再生能力不断增强。

  8年来,驻村工作队负责人换到第三批,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从不懈怠。2017年6月21日,中央电视台《国家名片》栏目播出反映金刚台村光伏扶贫的纪实《我家阳光能挣钱》,时长4分钟。2017年10月份,金刚台村摄影组图在国家网信办主办的拍客大赛中荣获“最打动人心奖”。通过纪实片、媒体拍摄等在主流媒体和各类旅游网站平台展示金刚台自然景观和红色文化,在社会上产生较好反响,提高了知名度,人气不断上涨。2019年,驻村工作队获得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并在全省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为唯一中央驻皖企业扶贫工作队代表做先进事迹报告。2021年,金刚台村被评为“金寨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党建引领被评定为最高等级——3A级信用村。(马 静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冯立忠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