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效能观察】乡村设施“更新” 民生幸福“升级”

编辑:高方勇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1-20 09:10:21 【字体:

  在城乡上空,各类电线、电缆线纵横交错,如一张张“蜘蛛网”,不仅影响城乡面貌,也带来不少安全隐患,而年久失修的老水渠,更是成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心病”。

  今年以来,霍山县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弃杆线占道、旧线垂落、线缆杂乱等问题,启动杆线整治专项行动,通过拆除废弃杆线、推动线缆入地,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助力城乡焕发“无线美”。

  近日,在霍山县黑石渡镇戴家河村,杆线入地工程正全面推进。目前,地下管道铺设已经完成,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穿线作业。霍山县科技工信局党组成员沈勇介绍:“我们正在施工的是戴家河至杜家冲段的杆线入地工程,全长4公里,将原先移动、联通、电信等所有架空线缆统一埋入地下。这不仅有助于和美乡村建设,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要。目前工程已进入穿线阶段,下一步将拆除废弃电线杆。”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农田中杂乱竖立着多根电线杆,将原本连片的农田“切割”成零散地块,给农机作业带来很大不便。农田上空交织如蛛网的电线,也影响无人机飞防等现代农业作业。沈勇表示:“原先多家运营商的架空杆线不仅影响群众耕种,也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造成阻碍。通过这次项目实施,沿途所有杆线全部入地,既美化了环境,也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有效解决城乡各类杆线杂乱问题,霍山县科技工信局牵头组织电信、移动、联通等相关单位,对城乡主次干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区、重点工程实施区域等地的废弃杆线展开全面摸排。截至目前,该县已对八个畈区、八个山区乡镇的46个集镇实施杆线治理,实现乡镇集镇全覆盖;累计改造拆除废弃线杆2320根,治理“飞线”56万余米。

  “我们针对杆线杂乱问题,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聚焦重点工程,所有新建重点工程的杆线全部入地;二是聚焦文明城市创建,对11个社区、70多个小区及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杆线进行整治;三是聚焦和美乡村建设,通过杆线整治,不仅提升了霍山旅游城市的品位,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沈勇进一步介绍。

  从空中的“蜘蛛网”到整洁的“天际线”,霍山县通过杆线整治专项行动,不仅擦亮了城市颜值,也织就了一幅更加安全、有序、宜居的城乡新画卷。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粮食丰产丰收离不开水利保障。在金安区马头镇崔店村,一条使用近十年的老水渠,在今年夏天悄然旧貌换新颜。村里利用农闲时节,仅用一周时间,就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心病”。

  马头镇崔店村的这条灌溉水渠建于2015年,属于“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采用常见的U形结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显现。

  “以前修的U形渠,时间一长就出现漏水。放水量大了容易满溢,水不够用又供不上。”村民涂祖兵坦言。

  据了解,原水渠底部建得高于两侧农田,加上年久失修,渗水漏水严重。崔店村“两委”经研究后,决定不再拖延,彻底修复这条水渠。

  马头镇崔店村党支部书记曹世涂告诉记者:“群众反映,这条水渠已使用近十年,由于U形渠底高于田地,加上年久失修,导致严重漏水。加之今年水权水价改革需要征收水费,群众意见较大。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U形渠内部铺设底板,采用红砖衬砌的方式对水渠进行修缮,并将渠边加高,增大过水量,方便群众农业生产。”

  今年,马头镇推进智慧灌区建设,渠首安装了智能水闸。老水渠经过维修改造和加高后,配合新水闸,水量控制比过去更加精准。“我们特意避开农业用水高峰期,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水渠修缮。现在用水更加顺畅,灌溉也更加方便。”曹世涂表示。

  “现在水渠不漏水了,高度也增加了,用水方便多了。以前浪费了很多水,现在渠道修好了,对灌溉非常有利。”村民涂祖兵高兴地说。

  水渠虽小,却关系着千家万户。马头镇崔店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不回避、不拖延,以因地制宜的“土办法”和精准施工的“巧心思”,将老百姓的“烦心事”办成了“暖心事”。(本报记者 毛婧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