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皖西记者走基层】由治到“靓”之蝶变
——我市完善现代生态水网体系侧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11-28 08:28:22 【字体:

  初冬时节,江河湖畔、广袤原野、大山深处……一个个水利建设施工现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实干奋进景象。

  兴修水利掀热潮,大干快上正当时。连日来,六安各地抓时机、保工期、保进度,“火力全开”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截至10月底,全市100个在建项目本年度共完成水利投资56.51亿元,其中纳入省级以上计划的项目完成24.43亿元,市县自主立项项目完成32.08亿元。

  从北向南,访淮干入深山,看行蓄洪区提标建设,探水美乡村构建贯通,让记者带你一起去见证六安水网体系由治到“靓”逐步完善的点点滴滴。

  防洪保安——行蓄洪区建设快速推进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但历史上淮河带给两岸人民的并非都是美好,因为水患频发,两岸人民对淮河的感情“爱恨交织”。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纪元,而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治淮又开启了绿色新征程。

  “淮河流域共有9处重要行蓄洪区,其中城西湖、城东湖和姜塘湖均位于霍邱境内,区域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邵珠波告诉记者,科学运用行蓄洪区,兼顾低洼地区发展,始终是六安水利人长期思考和着力推进解决的课题。十年磨一剑,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项目自2012年起启动谋划,至2021年底终于落地开工。该项目在六安市境内投资34.47亿元,现已全面铺开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2.7亿元。

  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该项目工期36个月,计划2025年2月完成。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城西湖蓄洪区新建2座保庄圩、在城东湖蓄洪区加固7座保庄圩等。工程实施后,将有效改善行蓄洪区人民生活生产条件,从根本上摆脱洪水对低洼地群众威胁。同时对改善淮河流域防洪体系,提高行蓄洪区安全标准,实现蓄洪区及时有效安全启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修堰蓄水——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对保障农业用水具有战略性意义,更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水利部门紧紧抓住秋冬兴修水利的黄金时节,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小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

  蓄水如蓄粮、修堰如修仓。今年入汛以来,我市降雨明显偏少,境内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全市干群抢抓农时、补墒保苗,8月中旬全面开展抗旱打井自救。10天内打井2563口,及时解决了5000余农村人口因干旱缺少的用水需求,有效缓解了18.06万亩农作物灌溉难题,为夏收秋种、今冬明春,乃至更为长远的粮食生产用水备好应急阀,力促多种粮、种好粮。

  同时,市水利局启动《六安市水利设施抗旱补短板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初步谋划水源、输配水工程359个,投资100.7亿元;灌溉田间工程3.5万个,投资15.8亿元;农村供水工程237处,投资28.4亿元。方案初步估算总投资129.1亿元。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加快推进沣西干渠水源末梢水源保障邵岗电灌站建设等一批较为成熟的项目,计划年内完成抗旱补短板项目投资6.7亿元。

  绿色振兴——水系连通助力水美乡村

  秀美村庄离不开好水的滋养。走进霍山县下符桥镇,一路艳丽的格桑花指引着人们来到了万家滩,这里是霍山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现场之一,工地上人员穿梭、机械轰鸣。

  据悉,霍山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重点围绕但家庙河水系,将与儿街、但家庙、下符桥三个乡镇以及开发区沿线的河流、渠道、湖塘进行综合治理。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工期2年,计划治理河长86.6公里,整治湖塘220个,建设涉水旅游节点10个,打造水美乡村9个,使河渠湖塘以新的风貌、功能、价值激活乡村发展新格局,擘画出霍山水美乡村的田园丽景,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力求在山水生态共融、历史文脉传承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达到最优平衡,从而引领霍山绿色崛起,实现乡村振兴。(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金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