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白衣执甲 为国出征
——我市援南苏丹医疗队侧记(1)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11-24 15:31:07 【字体:

  南苏丹印象初体验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2011年从苏丹独立出来建国,独立的当天就宣布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二年我国就开始派遣援南医疗队,每年换岗,从未间断,到今年已是第八年。医疗队的到来,为南苏丹当地人民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援助了大量的医疗物质和设备,也见证了中南两国外交政策的逐步巩固和发展,两国人民友好互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次,第八批援南苏丹医疗队共15名队员,其中包括13名医务人员,分别来自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7人,六安市人民医院5人,分别为:吴永军,普外科主治医师,兼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纪律委员,队委会纪律安全委员;谢海燕,麻醉科主治医师,兼队委会成员、队学习委员;朱长龙,普儿科副主任医师,兼任医疗队体育运动委员;江长龙,新生儿科主治医师,兼任医疗队抗疫物资管理员;马坦坦,中医康复科主治医师,兼任医疗队出纳;六安市中医院1人:刘芳,皮肤科主治医师,兼任医疗队药品管理员。此外,一名厨师,一名翻译。从去年10月份集中培训开始,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中都能相互理解,互相照顾,默契配合,和谐友爱。

  8月19日,因疫情反复推迟的援南苏丹之旅终于成行。我市援南苏丹医疗队和援南抗击新冠疫情专家组一起,乘坐包机经历15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来到南苏丹——这片陌生的大陆,这个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也是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

  飞机一落地,医疗队开始的新奇、兴奋,立刻被眼前的一切冲淡。第一印象的南苏丹首都朱巴,没有高楼林立,没有阡陌纵横,连绵的茅草屋,掩映在原始的绿色之中。即使是市中心,也都是低矮破旧的砖瓦房子,门头上挂的都是高大上的各个国家级的单位名称,但有的外表还不如国内农村家庭的自建房。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路边三三两两的当地居民,赤脚光膀,衣衫不整,但时有手持各类枪支的人员。除了来往的车辆比较多,稍有现代气息之外,仿佛突然置身于国内六七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的时间。

  在使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医疗队很快来到驻地——北京朱巴饭店,中国人在朱巴开的酒店,比较之下,这里是南苏丹最好的地方,有个封闭的大院,几栋独立的八、九层的楼房,因为抗疫专家组要在南苏丹和几内亚连续开展20天的抗疫工作,医疗队也必须隔离一段时间才能和七队做好工作上的交接,给了队员们充分的休整和适应的时间。20多天的盒饭、陌生的环境、倒时差、水土不服、皮肤过敏、口腔溃疡、突然改变的生活等,都需要耐心克服,但队员们并不觉得可怕,这都不是问题。

  然而,从抗疫专家组了解的当地疫情情况介绍,真的不容乐观,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国家疏于管控,居民没有防控意识。甚至即使确诊的病人,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没有定点医治的医院。大街上、医院、人口密集的地方,很难看到有带口罩的人,随时有疫情暴露的风险。

  队员们告诉记者,在这里,晚上经常能听到大街上有枪声,持枪人员随处可见,不停有暴力冲突的新闻,充斥着当地的大小媒体。因暴力冲突死亡的人员非常之多,大使馆要求队员晚上房间开灯的时候,必须紧闭窗帘,防止被流弹误伤。情况完全超出想象,面对随时而来的传染病和死亡的威胁,令人恐惧不安,但队员们坦言,既然当初做了援外的选择,就要克服一切艰难,不忘援外医疗的初心,待一切安顿,他们将全面悉心开展工作。(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金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