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务优”到“体验暖”
—六安文旅书写“极致服务”新答卷
万佛湖水上降落伞。
千人吊锅宴体验活动。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做客六安。
大别山红色阅读马拉松大赛。
文物版画拓印体验活动。
“避暑度假,就来六安!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让我们感受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历程;张家店旅游度假区,让我们在清凉山水间体验22℃的避暑之旅;六安黄大茶制作基地,让我们在茶香中破解非遗密码……”日前,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朱英磊同学在六安结束五天的研学之旅后,在朋友圈写下这段滚烫又清凉的“六安告白”。
2024年以来,六安依托红绿资源禀赋,以政务服务改革为突破口,以游客体验提升为着力点,以文化惠民工程为落脚点,全方位激活文旅发展动能,持续擦亮“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品牌,逐步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以创新减负担 以效能激活力
“原来开办旅行社要缴20万元质保金,现在买份保险就能置换,第一年才花3000元,资金压力一下小多了!”六安景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飞的感慨,正是六安文旅政务服务改革释放“真金白银”的缩影。
这一变化源于市文旅局政务服务窗口推出的“旅游质保金保险置换”创新举措。通过引导旅行社在保险公司购买“旅游质保金”保险,替代传统的现金缴纳,新开办旅行社前三年年均保费仅3000元,三年以上降至1000多元。2025年以来,该举措已为68家旅行社释放资金1065万元,让企业轻装上阵闯市场。
不止于此,市文旅局政务服务窗口以“极致服务看六安”为引领,纵深推进“四减”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7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日办结”,审批效率提升超60%。针对重点项目和特殊群体开通的“绿色通道”,将导游资格证补办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1周内,提速80%;为60余家困难企业提供“上门办”服务,实现业务“零跑腿”办结;“午间不打烊、周末不断档”的延时服务,让群众办事“随时能办”;数字赋能更让高频事项100%网上可办,电子证照“手机亮证”成为常态。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加速迸发。2025年上半年,六安市旅行社数量同比增长58%,导游从业人员增长134%,61个项目纳入文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监测范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8.8%,位居全省前列。新增霍山白马尖大峡谷漂流、迎驾水上乐园、舒城奇幻水森林、裕安淠河沙滩浴场、南焦湾露营基地、金安欢乐水世界等一批水上游乐项目……政务服务改革的“减法”,换来了市场主体成长的“加法”。这座镶嵌在大别山腹地的城市,正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游客思维”入手 全链条发力
“文旅发展从来不是文旅部门的‘独角戏’,真正的‘叫好又叫座’,要用心用情用力把贴心服务做到游客心坎上,大力推动文旅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市文旅局市场管理科科长朱善元介绍。
“抓住游客的胃,才会留住他们的心!”近日,《畅游江淮·皖美乡宴行》、千人吊锅宴体验活动在金寨县天堂寨镇启动,非遗、民俗风情踩街活动沿天堂寨镇主街道同步进行,游客一边吃着吊锅,一边体验民俗踩街的热情氛围。“皖西特色美食吸引我和朋友们来打卡,金寨吊锅就像把整座大别山的鲜爽塞进一口铁锅!老腊肉肥得透亮、笋干吸饱汤汁、黑猪肉弹牙、野山菌脆嫩,层层叠进,越煮越香,随手一捞都是惊喜!”来自合肥的游客李雅澜点赞道。
霍山县将打造精品民宿作为三产融合的关键抓手,成立县旅游民宿协会,推行“诚心、热心、细心、耐心、暖心”五心服务标准。当地民宿不再局限于“提供住宿”,而是融入民俗、非遗等文化元素,推出“跟着非遗做陶艺”“大别山民俗体验夜”等活动,从“卖床位”升级为“卖活动”“卖创意”。“大别山人家”民宿品牌成为游客体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针对游客从“打卡式旅游”向“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转变,舒城县万佛湖景区推出多种水上娱乐项目。来自江苏的游客杜思雅,在万佛湖水上项目专业教练的陪护下,体验了水上降落伞。“没想到海边才可以玩的水上降落伞,在万佛湖也能体验到,值得一玩!”杜思雅说。“360度漂移很刺激,点赞点赞!”浙江游客苗静听说万佛湖引进了水上漂移艇,于是和朋友一起乘坐高铁来体验。一个个游客发自内心的肯定,正是六安旅游服务“从有到优”的生动注脚。
以文润心 让文化“潮起来”
“以文惠民,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落脚点。”六安持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
市文化馆创新“IP引流+品质提质+主题收官”模式,引进《天鹅湖》《水月洛神》《梁祝》《郑和·东方宝船》等优秀剧目,今年以来,观演总人数约1.1万人,覆盖人群约7万人次,线上宣传曝光量突破170万次。剧场外同步打造亲子文创市集,手作体验、非遗展销等活动带动周边消费。针对家庭游客推出的“观剧+市集”亲子套票,实现“一站式”文化消费。
市图书馆馆长程倩介绍,“我们希望打破‘图书馆只是借书的地方’的印象,让这里成为多元阅读场景的聚集地。”该馆联合上海、合肥、信阳、黄冈四市,举办“大别山红色阅读马拉松大赛”,通过阅读竞答、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传承革命精神。“茅奖作家面对面”活动让刘醒龙、乔叶等茅奖作家走进报告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创作历程。“像在自家客厅聊天一样亲切,这种距离感太珍贵了!”年轻读者小林说。
皖西博物馆推出的“指尖匠心——文物版画拓印体验营”“织锦密码——解码西兰卡普的千年色谱”等社教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在拓印体验营中,孩子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亲手将文物纹样拓印在纸上;“织锦密码”活动中,观众通过临摹纹样、解析色彩,读懂西兰卡普织锦中的千年智慧。“这些活动让孩子觉得历史不再‘枯燥’,而是能摸到、感受到的文化。”带孩子参与活动的王女士说。皖西博物馆宣教科科长梁晨晨表示,“未来我们会挖掘更多本土文化元素,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让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滋养人心。”
下一步,六安将以“极致服务看六安”为抓手,深挖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多元体验项目,强化市场监管,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文旅发展从“流量”向“留量”、从“短红”向“长红”转变,奋力打造全国知名红绿融合文旅康养基地、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及上海市、合肥市的最美“后花园”。(杨金鑫 张丽)
(图片来源: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