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1-11-25 09:17:10 【字体:

  提升“皖”字号农产品竞争力

  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不仅是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也是壮大农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省政协副主席肖超英表示,要以“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有力抓手,切实做到四个“强”。一要强要素。出台鼓励支持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和城市专业实用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等政策。鼓励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用好用足省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信贷政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数大的市、县政策性补贴和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二要强科技。建立省级层面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科学配置资源,既推广“老字号”的优秀传统特色农产品,又加快扶持新兴农产品。加强智能装备、农业物联网、关键传感器等技术攻关,进一步将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应用扩展到农业生产全过程。三要强品牌。围绕沪苏浙高端市场,积极培育粮棉油、肉蛋奶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升“皖”字号农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四要强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从生产、加工、销售不同环节推动强链补链延链,深化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高地

  对于提升我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水平,省政协委员李金才建议,强化基础建设,提高基地综合生产力。加强粮食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建设,推进现代高标准农田、园区建设和管维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聚焦集成创新,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品相结合,农信、农机、农艺相融合,聚焦“拳头产品”创建“皖农”品牌。

  李金才还建议,强化政策引导,立足区域资源、产业优势及长三角一体化,优化基地整体布局;注重政策激励,落实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农业设施用地、农产品初加工、烘干仓储和冷链物流项目用地等政策;注重环境带动,鼓励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化服务机构进驻基地。强化要素集聚,坚持协调联动,统筹推进“三园一体”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要素聚合,加强“双招双引”,引导各类要素向优特基地聚集;坚持集群发展,以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形成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高地。

  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特色林业产业,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省政协委员牛向阳建议,抓住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契机,以生态富民为宗旨精准发力,进一步推动我省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牛向阳建议,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发展。认真落实《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实施纲要(2019-2025年)》,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以企业为依托,优化产业布局,注重特色发展、规模化经营,鼓励建设林业“特色小品种”产业基地,发挥“小品种大产业”优势,努力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加强示范引领,重点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建设油茶高标准示范基地,在江淮丘陵和皖北地区建设薄壳山核桃高标准示范基地,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林特产品基地和产业集群,依托基地集群,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拓展利益引领,鼓励经营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推进基地辐射联动的规模化发展、基地示范带动的标准化经营、基地对接加工的产业化发展,健全龙头带动机制。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政协委员龚传胜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农产品加工差异化支持政策体系,紧紧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力度,对水稻、小麦等主导产品实行“一品一策”,进行专项支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建立副产物收集、处理和运输的绿色通道。突出龙头带动,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我省龙头企业对接沪苏浙地区食品工业产业链,引进一批大型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来皖投资兴业或设立总部。聚焦优势区域与主导产业,构建系统完备的产业集群,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上下游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带动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原料基地,积极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实现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必须把品种培优。

  合肥种业在全省居于举足轻重位置。合肥市政协建议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实施理念提升行动,开展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学习培训,统筹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种业发展。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推进以在肥高校院所为主体、地方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体系建设,实施省、市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种子新型研发机构,推进种子创新成果线上线下交易转化。实施强企强链行动,培育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种业“航母”,并与专而精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编队。实施开放合作行动,深入开展种业“双招双引”,参与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积极开拓海外种业市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实施环境优化行动,加快出台打造种业强省的政策措施,设立种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将现代种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列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深入实施为期3年的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是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的重要抓手。

  民建安徽省委建议,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全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把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靶向精准招引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发展关联企业、配套产业,壮大基地产业集群。因势利导发展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导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延链强链推动基地由“卖原料”向 “卖加工品”“卖服务”转变。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金,适度提高农担资本金放大倍数,加强基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产业领军人才、科技特派员等高端人才招引,注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技能人才等基础人才培育。以县域为单元实行差异化发展,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打造直播基地,带火一批网红村和网红农产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