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概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道教

编辑:梁晓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05 16:50:33 【字体:

   演变  隋代,我区境内即有道教活动,后以明、清两代较盛。明代六安州设有道纪、道正、道会各司,为管理道教的行政机构。清沿袭旧制,在六安设有道正司。现可查考到的道观也都始建于明、清两代,“正一”、“全真”两个教派在全区各地均有活动。

  道教的会期活动时间,根据所属教派及道观所供奉的神位而定。金寨县双河道观、六安县东岳庙以供奉东岳大帝为主,便以东岳大帝的圣诞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期;金寨县的天兴观、六安市的关帝庙,主要供奉关圣帝君,遂以关羽的圣诞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庙会期;各地城隍庙以农历四月初二为会期。会期需做法事道场,建国后多改为物资交流会。道士活动有选择黄道吉日,看风水,出殡时诵经除灾、画符驱病、建醮等。建国后仅在偏僻农村有少量活动。道教宣扬长生不死,已被生活实践否定。明末清初,道教活动受到限制,全区多数道观被用于办学。民国35年(1946年)10月,寿县正阳城隍庙住持徐法云等6名道士,均参加寿县佛教分会的改选大会,成为佛教会会员。

  建国初,全区有道士103人,道姑4人。至1965年,很多道观房屋自然倒塌,有的拆迁改建它用或被企事业单位占用。年老道士相继去世,年轻道士大多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尚存道观的塑像被毁,经文被焚烧。至此,全区道教活动完全停止。1979年以后,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至1985年,全区有5处道观的房屋所有权得到落实,对生活有困难的道士实行定期补助。金寨县道士张忠尧被安排为县政协一、二届委员。

  道观

  双河道观  位于金寨县双河镇,始建于隋,重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光绪年间(1875~1909年)重修。有瓦房99.5间,设有东王府、玉皇、三清、城隍等殿。并塑有西天佛祖、南海观音、火德真君、四海龙王等金色塑像。明、清香火兴盛时,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会期,郭、豫,皖三省近20个县的信徒来此朝拜。会期3天,届时玩灯、唱戏、游艺,商贾交易熙熙攘攘。最盛时每日达万人。民国时期,因战乱房屋长年失修,倒塌甚多,至1949年,存房40间,“文化大革命”期间拆除19间,存21间。一度作为双河镇中学校址。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房屋收归宗教团体,有道士张忠尧居住。

  南岳庙  位于霍山县城南南岳山顶,始建年代失考,历代都曾修缮,明、清两代大修,有碑记。门楣嵌有于右任题“小南岳”石刻横匾,东门楼木门石槛,翘角飞檐,西门楼门楣嵌有“汉帝敕封”石刻横匾。1955年以前,仍有百里外的香客来此。文化大革命期间塑像被毁,宗教活动基本停止。1979年以后,落实宗教政策,香客逐渐增多。每逢春夏,游客络绎不绝。1985年霍山县在南岳山下建有“南岳山庄”宾馆一处,以方便游客食宿。

  六安市城隍庙  据石刻碑文记载,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知州朱谷真重建,洪武二年敕封为州城隍监察司灵佑侯,洪武三年定礼制,去封号,毁塑像,立神主,每年春秋两季祭于山川坛。初入境州县官员必先宿此,陈牲告神而后到任。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兵燹毁废。建国前有娄、宋等道士在庙活动,建国后离去,原有庙房38间,50年代起归六安地区邮电局使用。1985年6月由宗教团体与邮电局协商,产权售给邮电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