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先锋领航”系列报道之一:用心三尺讲台,热爱教育事业——记六安市人民路小学教师陈绪敏
陈绪敏,200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六安市人民路小学教师。自2001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陈老师在教育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她用爱的春风细雨吹拂滋润着很多孩子的心田。

(陈老师和只有十个孩子的“留守儿童”班)
一、失去母亲的小伟说:陈老师是妈妈
爱心是陈老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法宝。她觉得,只有对学生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陈老师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陈老师的班上有个叫小伟的孩子,妈妈不幸去世了,小伟成了一个可怜的孩子。开学第一天,陈老师就发现他的小手脏兮兮的,指甲特别长。就拿起指甲钳,细心地帮他剪掉脏兮兮的长指甲。放学后,又带他去理了理乱蓬蓬的长头发。虽然这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小伟的心里却激起了一层波澜,陈老师就像是自己的妈妈一样!
二、脑瘫孩子小鸿说:陈老师是家长
要做一个好老师,光有爱心还不够,还应具备细心、耐心、责任心。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小鸿就是一个脑瘫儿童。他智力跟不上正常的孩子,腿有残疾,语言表达也不清楚。有一次,陈老师正在上课,这孩子因为受了凉,吐了一地,弄得自己身上都是。陈老师强忍着恶心,给孩子擦拭衣服,并清扫了污物。由于孩子是脑瘫,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上完卫生间,裤子经常是随便弄一下,陈老师总是耐心地帮他把裤子提好。有一次,孩子的妈妈拉着陈老师的手说:“陈老师,你真是好人,一点不嫌弃我们家孩子!”

(陈老师经常手把手地教脑瘫孩子小鸿写字)
三、父母离婚的小东说:陈老师是朋友
陈老师用她无微不至的爱心温暖着每个学生。爱在细微处,并且对特别的学生以特别的爱。她不仅在学校关心学生,更把爱心和关怀送进孩子的家中。
几年前,她所教的班里有个叫小东的孩子父母闹矛盾要离婚。离婚前,父母双方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大打出手,甚至将孩子抢来抢去。小东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战争”中,严重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
陈老师曾多次来到小东的家里,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不要因为大人的事而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后来,孩子判给了父亲,但其父亲在办完离婚手续后不允许孩子再和母亲见面,小东又陷入了思念妈妈的痛苦中。陈老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做其父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为孩子的成长考虑,不能只是感情用事。最终陈老师为孩子争取到每个星期去一趟母亲家的机会。小东从内心里深深地感谢陈老师!

(小东同学很喜欢陈老师)
四、留守儿童小森说:陈老师是恩人
陈老师在张店镇松林岗小学任教时,学校里“留守儿童”很多。陈老师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天中午,陈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却听到了一年级的小森同学在离校不远的六毛路上发生车祸的事,当陈老师赶到时,孩子已经昏迷不醒。陈老师发疯一样地扑上去,抱着孩子,眼泪夺眶而出。周围的邻居告诉她,孩子的父母都在上海打工,他和60多岁的奶奶在家生活。出事这天,奶奶因为风湿病犯了,没能送孩子上学,没想到孩子太小,横穿马路,酿成不幸。
120车来了以后,陈老师急忙和医生一起把孩子抱上车。在医院里,为孩子忙前忙后,找医生抢救,并为孩子垫付医药费。当天夜里,陈老师就一直守在小森身边。第二天凌晨,当孩子的父母终于从外地心急火燎地赶回时,却看到了陈老师因为劳累趴在病床边睡着的一幕。

(小森同学和陈老师在一起)
五、同事们说:陈老师有点“拼”。
在同事们看来,陈老师工作有点“拼”。2019年的4月21日,陈老师从外地学习回来,坐的是G1128次动车。途中,因为暴雨导致某站点设备受损,动车中途滞留达6个小时。陈老师到家中已是4月22日凌晨三、四点钟。她洗漱完,才眯了一两个小时,一大早又去学校上课了。
她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的喜欢。有一个叫胡运的孩子,送给了她一本“好老师证”。他说:“有一次到书店买东西,一眼就看到书店里摆的‘好老师证’,当时就买了下来,想送给陈老师。因为陈老师就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话让陈老师很感动。这本孩子送的“好老师证”,是任何获奖证书都代替不了的。

(2018年9月26日一位家长发给陈老师的微信)
执教十几年来,陈老师经常写教学反思,到现在写了有几十万字。她曾在《教育文汇》、《黑龙江教育》、《启蒙》、《新教育》、《教育信息化论坛》、《新锐数学》以及《淠河》、《皖西日报》、《六安新周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
陈老师曾获得“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六安市骨干教师”、“金安区学科带头人”、“六安市优秀科技辅导老师”、区“三八红旗手”、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区“优秀共产党员”、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区“敬业爱岗模范”、“金安好老师”等称号。2015年入选“安徽省首批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是安徽省教师资格面试考官。

《教育文汇》2012 的第8期,对陈老师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陈绪敏老师,一位坚守在教育阵地的好老师,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但她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她获得的是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拥护。当她把快乐带给学生的时候,就是她最大的快乐!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教育文汇》曾在2012 年的第8期,对陈老师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题目是《她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